◎译 名 花样年华 / In the Mood for Love
◎片 名 花樣年華
◎年 代 2000
◎产 地 中国香港
◎类 别 剧情 / 爱情
◎语 言 粤语 / 上海话 / 法语
◎上映日期 2000-05-20(戛纳电影节) / 2000-09-29(中国香港)
◎IMDb评星 ★★★★★★★★☆☆
◎IMDb评分 8.1/10 from 157,793 users
◎IMDb链接 https://www.imdb.com/title/tt0118694/
◎豆瓣评星 ★★★★✦
◎豆瓣评分 8.7/10 from 602,497 users
◎豆瓣链接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1557/
◎片 长 98分钟
◎导 演 王家卫 / Kar Wai Wong
◎演 员 梁朝伟 / Tony Leung Chiu Wai | 饰 周慕云
张曼玉 / Maggie Cheung | 饰 苏丽珍
潘迪华 / Rebecca Pan | 饰 孙太太
萧炳林 / Ping Lam Siu | 饰 阿炳
张耀扬 / Roy Cheung | 饰 陈先生
孙佳君 / Paulyn Sun | 饰 周太太
钱似莺 / Tsi-Ang Chin
顾锦华 / Kam-Wah Koo
叶清 / Ching Ip
陈万雷 / Man-Lei Chan
张同祖 / Tung Cho Cheung | 饰 Cheun Tung Joe
雷震 / Kelly Lai Chen | 饰 何先生
朱连·卡邦 / Julien Carbon
◎编 剧 王家卫 / Kar Wai Wong
刘以鬯 / Yi-chang Liu
◎制 片 人 张叔平 / William Chang
王家卫 / Kar Wai Wong
彭绮华 / Jacky Pang Yee Wah
◎音 乐 迈克尔·加拉索 / Michael Galasso
陈歌辛 / Gexin Chen
周璇 / Xuan Zhou
梅林茂 / Shigeru Umebayashi
姚敏 / Min Yao
◎摄 影 关本良 / Pung-Leung Kwan
黎耀辉 / Yiu-Fai Lai
杜可风 / Christopher Doyle
李屏宾 / Mark Lee Ping Bing
◎剪 辑 张叔平 / William Chang
◎美 术 张叔平 / William Chang
◎服 装 张叔平 / William Chang
◎副 导 演 江约诚 / Johnnie Kong Yeuk-Sing
◎简 介
1960年代的香港,报馆编辑周慕云(梁朝伟 饰)与太太搬进一间住户多是上海人的公寓,和某家日资公司的贸易代表陈先生与太太苏丽珍(张曼玉 饰)成了邻居。因为发现各自在外工作的配偶背着他们有了婚外情,周慕云和苏丽珍开始见面商讨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相应对策。
起初两人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就事谈事,可是日子一日接一日过去后,在周围一帮上海邻居的闲言碎语中,他们发现配偶的事早空出了他们的脑袋,彼此眼里只剩下了对方,而刻意回避已生出的感情的结果,是更加刻骨的相思。
◎获奖情况
第53届戛纳电影节 (2000)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王家卫
主竞赛单元 最佳男演员 梁朝伟
技术大奖 张叔平,李屏宾,杜可风
第37届台北金马影展 (2000)
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
金马奖 最佳导演(提名) 王家卫
金马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梁朝伟
金马奖 最佳女主角 张曼玉
金马奖 最佳原著剧本(提名) 王家卫
金马奖 最佳摄影 李屏宾,杜可风
金马奖 最佳美术设计(提名) 张叔平
金马奖 最佳造型设计 张叔平
金马奖 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迈克尔·加拉索
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2001)
最佳电影(提名) 王家卫
最佳导演(提名) 王家卫
最佳编剧(提名) 王家卫
最佳男主角 梁朝伟
最佳女主角 张曼玉
最佳女配角(提名) 潘迪华
最佳新演员(提名) 萧炳林
最佳摄影(提名) 李屏宾,杜可风
最佳剪接 张叔平
最佳美术指导 张叔平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张叔平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提名) 迈克尔·加拉索
第5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2001)
电影奖 最佳非英语片(提名) 王家卫
第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2010)
新世纪十年十佳电影
第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2001)
最佳男演员 梁朝伟
最佳女演员 张曼玉
最佳摄影 李屏宾,杜可风
年度十佳华语电影
◎台词金句
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幕后揭秘
《花样年华》:王家卫式怀旧
从《阿飞正传》到《重庆森林》,从《东邪西毒》到《春光乍泄》,尽管王家卫的电影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确立了一种独特的电影风格,尽管这种风格也早已确立了他在电影界的位置,但对于内地的观众而言,真正认识王家卫还是从2000年的《花样年华》公映开始。这部影片当年在内地上映伊始,卖座势头即直击一些进口大片,凭借该片获得当年戛纳影帝的梁朝伟和身着旗袍摇曳生姿的张曼玉更是成为当年最登对的银幕情侣。电影是用不着语言也能明白的
我之所以入电影圈,最大的原因是地域的问题,我在上海出生,但在五岁时,父母便迁到香港来。香港人说的方言跟上海不一样,因此我不能跟本地人谈话;我未能交上朋友。我母亲也面对同一景况,她常带我看电影去,因为电影里有些东西是用不着语言也能明白的。那是基于影像的共通语言。
跟许多我那一辈人一样,我是从电影,其后是电视来认识世界的。要是我早生20年,我可能会选择借音乐表达自己。要是早生50年,那可能是写作。但我是影像伴随着长大的,那我选择研读影像是自然不过的事。《花样年华》虽已是我第七部作品,但是要是你问我,我还是未以导演自居的。我还自视为观众———跑到摄影机后的观众。拍片时,我总希望重塑我还是影迷时所得到的最初的震撼。我相信自己拍电影首要是为观众,但除此之外,还得有其他的原因。《花样年华》更像一部悬疑片
我是自己写剧本的,但那不是自大,也不是什么电影“作者”的问题,坦白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一觉醒来,床头有一份完完整整的剧本等着我。但在美梦成真前,我想还得要自己写剧本。我曾经跟其他编剧合作过,但我总觉得编剧跟同时也编故事的导演合作时很别扭。我不晓得为什么,但我们总是闹意见,因而到最后,我决定既然自己可以写剧本,那就无须另找编剧了。但我得声明,我编写剧本的方法跟其他人不同,我是从导演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编剧的角度,因此,我是以影像为本的。
在电影开始时我一定要先弄清楚的一件事,就是那会是什么类型的电影。我小时候是看类型片长大的,我对各种类型片都很着迷,像西部片、鬼片、剑侠片……因此,我希望我所拍的片每部都属不同类型。例如《花样年华》,那是个关于两个人的电影,很容易便会变得沉闷,但我不把它作为爱情片拍,而决定采用惊悚片的手法,像部悬疑片。片中男女主角开始时同是受害者,跟着他们展开调查,要找出奸情是怎样发生的。每一幕都很短,借以维持张力,这可能是电影令观众出乎意料的原因,他们原以为会看到一部经典爱情片。音乐要跟影像产生化学作用
音乐在我的电影中很重要。然而我绝少找人为我的电影配乐,因为我跟音乐人难以沟通。他们用的是音乐语言,而我用的是影像语言。然而电影音乐一定要是影像的。它要跟影像产生化学作用。我的办法是但凡我听到能令我产生影像的音乐,我便录下它,留起来,知道日后可能会用得着。
我整个拍摄过程都会有音乐,我特别喜欢在时装片中用上古老音乐。我认为跟影像不同时代的音乐会产生一种暧昧感,令事物显得复杂起来。我在片场也放音乐———不是为营造气氛,而是带出节奏。要是我希望摄影师用某个速度拍摄,一段音乐就可以说得明白,胜过千言万语。我靠直觉来做决定
我对技术那些东西不是太感兴趣,对我而言,摄影机不过是将眼看的东西转到胶片上的工具。但摄影机的放置应当有某种逻辑可依,尽管除你以外没有人晓得。一如作诗,诗人用字遣词都别有用意,有时候是因为语调铿锵,有时候是因为意义特殊等。
我很多时是靠直觉做决定。我对于对错选择有很强的感觉,就是这么简单。电影很难用语言分析的,电影很像食物,你吃后齿颊留香,却很难用语言将那种味道准确地向他人形容出来。那是很抽象的,电影也一样。事实上,我拍戏的方法自入行以来未有改变过,这是不对的,因为我认为我的工作方法并不妥当。不幸的是,这是我惟一懂得的方法。我倒一直希望能像希区柯克,他在开拍前已将一切决定妥当。但我就是不能那样拍摄,那也没有法子。
口述:王家卫
整理:记者张悦(根据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潘国灵、李照兴主编《王家卫的映画世界》整理) 来源:新京报
导演王家卫一向以香港影坛的怪才著称,片目不多却部部堪称经典。这部《花样年华》应该来说是他最具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故事没有太多华丽的成分,仅仅塑造了两外婚外恋的结果而已,但整部电影的视听元素几乎都是呈现出风格化意识和唯美主义的色彩。特别是对于光的运用,光和影的变幻都极其具有个人意象和韵味。一直以来被津津乐道的少不了张曼玉那二十多套变幻莫测的旗袍,解放前老上海的旗袍文化在这部电影中也被淋漓尽致的再现出来。日本作曲家梅林茂的三拍子主题音乐成为最能够烘托整部电影气氛的点睛之笔。老上海的记忆一直存留在王家卫的生命中,而这部相当意境十足的电影也便成为他心中怀旧的影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这部电影好评如潮、获奖无数,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梁朝伟凭借该片荣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此外,此片还荣获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造型设计奖;荣获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等奖项。
花样年华 花樣年華 (2000):等您坐沙发呢!